其他
誌屋展览|集美·阿尔勒“影像策展人奖”获奖展览“未名河”预告及讲座招募
首届集美·阿尔勒“影像策展人奖”奖项得主蒋斐然的展览项目“未名河”将于2022年9月3日巡展至上海誌屋ZiWU,并持续到10月9日。
展览:“未名河”
“未名河” 方案缘起于策展人蒋斐然近年对“当代性”话题所内涵的时间意识的关注,以及对当代影像艺术如何回应“当代性”这一复杂问题的思考。在“影像策展人奖”项目支持下,该展览于2022年3月在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北京)首次向公众呈现。经过数月方案深化,“未名河”上海站邀请蔡东东、陈维、陈萧伊、胡佳艺、康凯雯、李舜、邵文欢、唐潮、沈凌昊、尤达任、于航、汪嘉欣共十二位艺术家的摄影和影像作品参展,以探讨摄影、录像的时间本体为主要线索和出发点,以广为人知的“决定性瞬间”为基础的影像时间观及其背后的历史观为问题对象,对作为事件与时刻之命名的“有标题”的解释性影像提出质疑。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未名河”展览作品图片 (艺术家提供)
展览以对话历史影像为路径,试图用当下的目光重新照亮历史,在当代性的语境中重新审视历史影像叙述在时间观和历史观上的局限性和扁平性,再行显影以发掘其被历史叙述所遮蔽的潜能,并带领观众理解一种可擦写与可重塑时间的探索。展览将中国当代影像实践的十二个案例编织在策展人围绕影像时间之历史性概念的探究之中,借助对摄影和电影史中的三个被反复重现和讨论的“名场景”——“圣拉扎尔车站后景”(亨利·卡蒂埃·布列松,1932)、“爱森斯坦的阶梯”(谢尔盖·爱森斯坦,1925)和“迈布里奇的马”(埃德沃德·迈布里奇,1878)——的重新打捞和阐释搭建起针对研究和展览的框架,以此在影像的历史、时间的哲学和当代的实践中开启新的对话。“未名河”上海站邀请艺术家沈凌昊以光学和时间的观看为切入点创作了影像装置《隐秘的创伤》,为誌屋上海的Modern Studio空间临街橱窗构建了一个向外生长的多重感光世界。
开幕对谈:影像与液态智慧
杰夫·沃尔(Jeff Wall)在1989年写作文章《摄影与液态智慧》(Photography and Liquid Intelligence), 将摄影自模拟时代起所固有的“液体”亲缘性视为摄影的“液态智慧”。这种在材料意识、技术特性和哲学意义上多方溢出的智慧,本是影像内在的矛盾张力所在——既是干燥的机器与流动的显影液的微观结构反映,也是人工时间与自然时间的宏观折射。而在今天全面数字化的时代,全域治理术的“干燥性”正远远胜过“液态性”,数字化的影像也正在慢慢失落“沉浸于不可估量之物”的时空感受与液态智慧。而“未名河”所探讨的非固化的影像时间意识,一方面试图以无定型的水体回应可测度的线性时间长河,另一方面也希望回归影像古已有之的液态张力之中,唤回影像本体的历史性自省。“未名河”由北京流向上海,由北向南,从春至秋,传递出不一样的水气与样貌。
在上海展览开启之际,9月2日(周五)14:00,策展人蒋斐然将邀请三位参展艺术家胡佳艺、沈凌昊和于航一起,围绕展览所关注的影像在今天所可能释放的液态能量展开讨论。
对谈嘉宾
胡佳艺
(b. 1993)生于中国新疆,2018年硕士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目前工作生活于重庆。她的个展项目有:“看起来不对”(成都当代美术馆,2017)、“开放的工作室”(华人艺术中心, 曼彻斯特,2017)、“展览 EXHIBITING”(序空间,2016),近期主要群展包括于:“成为本尊/本色出演,中国和以色列的 20 位女性艺术家的摄影和录像”(上海科技大学,2019)、“Becoming Myself,第 57届安娜堡电影节”(密歇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和密歇根孔子学院,2019)、“新艺术史,2000-2018中国当代艺术”(银川当代美术馆,2019)。
沈凌昊
于航
1993年生于大连,201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现生活于杭州。于航的创作多以影像、行为、装置出现。他近期的作品以其幽默、诗意的想象,向群体的可变关系进行发问,并围绕周边的真实世界进行截取和实践。
主持人介绍
蒋斐然
艺术家,策展人
现于中国美术学院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ICAST)攻读博士,研究领域涵盖当代艺术策展、先锋派理论与媒介研究,博论研究方向为情境主义国际与全球六十年代。2021年获首届集美·阿尔勒“影像策展人奖”。
报名方式
地点上海市建国中路10号誌屋2号楼Modern Art Academy
开幕讲座
席位火热预约中
添加“誌屋阿Z”为好友
开馆时间 / Opening Time :周二至周日 11:00-20:00(周一及公众假期闭馆)Tuesday to Sunday 11:00-20:00(Closed on Mondays and public holiday)